噶玛兰族自80年代族群意识的觉醒,开始了文化复振运动,族人们也创作了非常多歌谣,借由独特的历史脉络、文化特征、生活领域空间、核心的祭仪经典,创造出更多融合传统及创新音乐、舞蹈发扬噶玛兰族文化,使更多人认识噶玛兰族。自复名以来,噶玛兰族度过了二十个年头,丰富的成果皆获得各方面的重视及认同,至今族人仍然维持文化运动,透过自身的文化参与、实践,以及日常生活的体认,凝聚噶玛兰族人彼此的向心力,并透过音乐的创作与创新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传唱著长辈们当时所流传至今的歌谣。
原唱:潘乌吉、潘金英 演唱:林嗣萱Ruyuku cimi 这首潘乌吉演唱的摘蕨猫菜(野菜)(qayqutay)所使用的曲调,与流传在恒春一带的“台东调”完全一样,歌词却是噶玛兰语与福佬语参半混合。歌词原来分成三段,第一段俨然是福佬民歌“天乌乌”的再版,描述阿公与阿婆的争执。第二及第三段,都是以噶玛兰原居地发生的事为主,叙述一位族人很会吃,分别在宜兰及罗东一次都各吃了一大碗面,最后要付帐了却找不到钱来支付。从歌词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首相当具有诙谐性的噶玛兰/福佬混合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