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念诵的固定节奏与纷乱的鞭炮下,神轿在烟雾弥漫中缓缓前进,乩童被大芭蕉叶拍打著身体,似乎在民众与神像之间作著某种意识与身体上的连结。阵头背后的是各种霓虹灯包覆的改装车,每一辆都张开著后车厢,展示著音频足以掩盖所有街头声响的电子音乐。我已分不清楚是耳机发出的震动或是现场的音场振幅。
街头似乎所有的举动都像是无声的默剧,路旁除了双手合十,也有拿著智慧型手机不断穿梭在车阵里拍照的人们,些许则跟著音乐舞蹈起来。
我不禁思考著这两种型态音声所交合的当代仪式行为,也许他们各以其吸引人们关注的目的而达成所谓的“仪式效果”。
这里谈的“仪式效果”大部分谈的并不是“净化”与“驱邪”,主要指的是整个“社区族群的凝聚力与其集结”。
私以为,台湾大多数的民间祭典仪式背后目的并不是为了某些神诞或是彰显神威,主要是为了群体相信这种对于信仰的期盼。
这是没有提供歌词的歌曲